装备制造_投资促进

装备制造_投资促进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绿色出行方式。轻型电动车以其节能环保的特点受到慢慢的变多的关注,成为人类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此外,政府对于推广轻型电动车给予政策支持,如补贴、减免等,进而促进了轻型电动车的发展。

  2022年我国能源消耗量已达到了54.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越114.77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6%这一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实际上我们已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的消耗国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国,而且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还会大幅度提升。《能源展望》指出,世界石油消费峰值可能在2025年前后来临,天然气消费峰值将在2040年前后到来。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峰值将分别在2030年和2040年达峰,总量分别是7.8亿吨和6500亿立方米。这显然是现实没办法承受的,解决的办法要么限制汽车量,要么以电动汽车中的新能源汽车替代,自然后者才是正道。

  现在广受关注的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的排放,汽车就是最大的排放源,一个北京城,现在每天就有1000万台发动机在那燃烧排放。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道路交互与通行碳排放将可能占到全球道路交互与通行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能够更好的降低一氧化碳排放最高达99%、降低氮氧化物污染50%的纯电动汽车自然是环保高压下的宠儿。

  由于原油价格的上涨以及电动汽车配件成本的不断下降,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成本差距正在慢慢地缩小。以此速度发展,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成本可在现有基础上降低60%,从而使电动汽车在价格这一块更融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从上述三个方面能看出,无论是哪种电动汽车,只要它节能、不污染大气环境、价格贴合实际,那么,它就将在汽车工业这一改弦易张、改朝换代的大更迭中,享有以百亿、千亿甚至万亿计的市场规模。

  人类目前所用能源的90%仍靠石油提供,按照目前所探明的贮量与消耗速度,现存石油只够人类使用30年左右。我国的能源结构是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紧张的石油资源对我国的影响更是如鲠在喉。而在我国的石油消耗中,近80%是由机动汽车喝掉了,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为千人221辆,倘若我们的汽车拥有量达到美国的千人864辆水平,全世界的石油都给中国只怕都不够。不言而喻,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首要出路。

  电力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的载体,可以由太阳能、水力、风力、煤电、核电等多种形式产生,我国的电网还具有夜间(尤其下半夜)电能过剩的特点,与人类一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汽车,绝大多数都是在下半夜闲置的,其充电时间刚好与电网峰谷对应。如此供求对应,还能额外对电网起到“分散调峰”的作用,减少电力部门用于蓄能调峰的大量投入,这将更加节约电力资源,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的利用,大幅度的提升经济效益。国际上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V2G(Vehicle-to-grid),更是能使电动车与电网进行互动,让闲置不用的电力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目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9亿千瓦,夜间积压近一半,如果用1亿千瓦来充电,就可供给2500万辆纯电动轿车和170万辆纯电动客车。据电力部门统计及预测,2015、2020、203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3.4、16.5、23.2亿千瓦,年发电量将分别达到6.1、7.5、10.5亿千瓦时左右。按照纯电动(包括插电式)汽车2015、2020、2030年保有量分别达到266、1698、6859万辆进行测算,则不同阶段的年耗电量约占当年发电量的0.35%、1.31%、3.49%,每年可节约石油能源分别达260.8、1664.7、6724.5万吨。

  面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我们国家新能源企业一定依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着眼于长远发展,利用现有较强的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先进设备,改造生产技术,发展适销产品品种,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该项目的实施,不但使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还会带动周边公司发展壮大,同时也会拉动物流、运输以及其他相关辅助与服务行业的发展。

  借鉴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的先进的技术或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及产品;利用现有科研院所自有技术通过转让或合作方式用来生产;成熟企业自主的技术专利。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规划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作用,培育若干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提出新能源产业是全球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我省培育打造 “六新产业”新动能、深化实施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加快实现振兴突破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内在要求。

  辽源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高精铝加工产业集群,产品涵盖铝合金铸锭、铸棒、铝合金建材、轨道车体大部件、铝板、铝箔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新能源以及车辆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

  2011年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新规划出4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相关行业。园区规划目标为加快汽车零部件行业资源整合,优先聚集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同时兼顾机械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园区以“高产业集聚、高科技含量、高资源集约”为导向,以“研发、生产、质检、销售、物流、服务”为发展模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经营模式。依托此产业园,可在原材料等方面大幅度缩短生产所需不足,降低运输成本。

  项目选址周边公用设施齐全,具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配套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节省项目建设资金。

  大唐辽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辽源热力能源有限公司、辽源市污水处理厂均坐落在高新区内,生产所需的资源条件比较完备。

  辽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辽源市内,交通便利,有铁路通过,邻近有高速公路客运站,离省会长春和省内其他城市较近。辽源经济开发区和东辽工业集中区,地理位置相邻,产业互补性强,按照“辽源-白泉”一体化发展规划,市政府还在对连接两个开发区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全面开工建设,整合发展将加快辽源发展速度,提升整体实力。辽源距长春100公里,距沈阳200公里,处于东北中心城市发展的轴带上,是连接吉辽两省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省内别的地方相比,辽源市的土地无论在价格还是供给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开发区已纳入全省“长春经济圈”“工业经济走廊”“医药健康走廊”的产业协同布局中,同时为一汽集团配套回归、产能回归、排产回归、结算回归、创新回归、人才回归的重大战略布局,融入一汽配套产业链,被省政府确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轨道交通车体型材生产基地,成为吉林省向南开放门户的核心,必将在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在本地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源可就地招募。我市人力资源丰富,市区设有职业院校,可根据公司需求定向培养人才。我市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距全国知名的“大学城”“汽车城”长春仅需1小时,人才需求可得到满足。

  项目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500平方米,预计购置设备100套。年产能电瓶车10万辆,电动摩托车6万辆,电动四轮载货车4万辆。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37037万元,利润1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6.5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2.2%。

  项目建设符合辽源市工业产业体系调整,进一步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步伐,加速辽源市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促进辽源市经济发展壮大,增加地区经济总量,增加就业岗位,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同时项目建成后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化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及新能源产业布局起到突出作用。

  辽源经济开发区是200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辽源市市区西南部。辖区面积为66.26平方公里。全省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五。几年来引进了吉林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麦达斯控股、德国嘉利达明胶、香港中聚新能源、华润燃气、大连美罗国际、宁波均胜、IBM云计算中心、长春欧亚集团等一批国内外有名的公司。区内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具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电力、热力、燃气等配套系统,区内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支撑现代化工业、居住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辽源经济开发区营造了亲商、扶商、助商为导向的投资软环境,主动解决企业建设、生产和经营中的问题,强化提升了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辽源经济开发区致力于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相结合,努力打造活力经开、幸福经开、美丽经开!